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全面對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科學制定了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特別是突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8個方面作出系統部署。
怎樣把握國資國企改革的正確方向?如何落實好各項關鍵任務?近日,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接受了記者專訪。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
記者: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國資國企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重點在哪些方面?
馮文生: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省深化改革的戰略大局,進行了系統部署,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從國有資本布局、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產監管3個方面明確了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方向。
國有資本布局上,重點強調要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扎實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更大力度布局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序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上,重點強調要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深化企業集團總部去行政化改革、規范子公司管理、壓縮企業管理層級等,加快實現公司治理現代化、經營機制市場化和管理現代化。 國有資產監管上,重點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通過改革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強化國資監管戰略協同,提升違規經營責任追究能力,加強境外投資監管,切實守好國有資產“家底”。
記者:近年來,四川在國資國企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認識當前國資國企改革面臨的新形勢?
馮文生:近年來,四川國資國企持續深化改革攻堅,瞄準短板,聚焦痛點,敢啃硬骨頭,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圓滿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任務,在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等方面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底,全省地方國企資產總額躍升至18.35萬億元,營業總收入突破2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433億元,分別躍居全國第5、第7和第3位,創歷史最好水平,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彰顯。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國資國企改革面臨著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戰。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這是立足解決四川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突出問題的現實考慮。同時,四川國資國企依然存在產業引領帶動能力弱、行業領軍和區域支柱企業少、經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創新能力不足、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這些新要求、新挑戰,激勵我們樹牢改革意識、扛牢改革責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頭陣、當先鋒,力爭當好新一輪改革的排頭兵,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抓好3項改革
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記者:全會提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省國資委有哪些考慮?
馮文生:2024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全面推進的關鍵之年。省國資委將按照全會部署,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突出抓好功能使命性改革、體制機制改革和“一企一策”改革。
一是突出抓好功能使命性改革。著眼更好履行國有企業功能使命責任、加快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指導推動企業調節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確保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切實發揮好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和安全支撐“三個作用”。
二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重點解決“從有形到有神”的問題,著力破解制約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持續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動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三是分類推進“一企一策”改革。根據企業功能作用和實際情況,將企業劃分為投資運營類、基礎設施類、能源資源類、現代服務業類4大類,分類分戶、逐一明確新一輪改革的主攻方向,體現不同企業之間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改革措施,提升改革的實效性。
記者: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省國資委將如何落實?
馮文生: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內在要求。省國資委將重點抓好4個方面。
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大力實施國有企業六大優勢產業提升行動和省屬監管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行動,加快布局發展“6+4+3”產業,推動國有企業布局結構優化,用好省屬企業科創投資基金、戰新產業投資基金、產業發展并購投資基金3只基金,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加快促進轉型升級。
二是優化區域布局。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國資國企加強與周邊區域在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合作,加快川渝高竹新區等合作平臺建設,共同做優做大優勢主導產業,推動國省重大戰略落地見效。
三是強化功能布局。推動交通、能源、建筑、礦產等領域國有企業落實主責、做強主業,推動參與戰略資源開發利用,增強國資國企在基礎設施、能源保供、糧食供應、國防軍工等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支撐托底能力。
四是優化企業布局。明晰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優化國有資本投資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有序推進能源、建筑、旅游等重點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打造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以創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業績考核引導企業各展所長
記者: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的主要載體。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將開展哪些工作?
馮文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我們將加快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是加快創新主體培育。完善持續穩定研發投入機制,推進重大科技攻關,培育更多“雙百企業”“科改示范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促進高端科研人才、國家重點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在川集聚成勢。
二是強化協同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集聚在川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高水平創新聯合體,加快打造“蜀創源”科創基地,推進“天府清控成都總部基地”和“清華大學—四川能投智能裝備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
三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組建四川科創投資集團,用好用活與清華大學聯合設立的100億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動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校前沿科研成果、重大關鍵技術優先在四川落地轉化、孵化、產業化。
四是強化創新激勵。深化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推動科技型企業開展員工持股。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激勵,建立科技創新責任豁免機制,對科技創新活動給予足夠包容支持。
記者:全會強調“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省國資委有何考慮?
馮文生: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一是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落實三項制度改革,健全“三能機制”,更嚴格地推行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清晰界定“退出”標準,規范退出的情形,堅決打破企業“鐵交椅”“鐵飯碗”“大鍋飯”,激發企業活力動力。
二是深化企業集團總部去行政化改革,規范子公司管理,壓縮企業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提升管理現代化水平,加快形成“小總部、大集團、大產業”格局。
三是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更有針對性、更加個性化的考核指標,加快實現“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發揮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企業各展所長,實現質量更高、功能更優的發展。
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方面,將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把“放得活”與“管得住”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一是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支持企業依法自主經營,推動行政部門逐步剝離專門針對國有企業、企業國有資產的管理事項,健全經營性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和集中統一監管制度,切實維護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機制運營。
二是改進和優化國資監管方式。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特別是發揮好四川省國資在線監管系統作用,提升“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項穿透式監管能力,健全全流程風險預警體系,堅決守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底線。
三是強化監督貫通協同。加強出資人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等各類監督主體的貫通協同,推動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加強協作聯動,不斷增強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
四是強化違規責任追究。健全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監督“三位一體”監督體系,加大違規經營責任追究力度,真正讓監督“長牙”“帶電”。
來源 | 四川國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